四月份週日又開始教授新一梯次瑜伽200小時師資訓練解剖學,常常遇到學弟妹覺得疑惑,身為一個瑜伽老師,解剖學到底要學多少才算夠呢?我建議大家可以先嘗試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1. 瑜伽對自己而言是什麼?
2. 為什麼想學習或分享瑜伽?
3. 為什麼覺得瑜伽路上需要學解剖學?
4. 自我練習與教學想帶領自己跟學生走向哪裡?
5. 最後才是來思考學多少解剖才算夠?
如果你想知道我的看法
現階段我對於這五點是這樣想的:
1. 瑜伽是合一廣大的智慧,身體的練習只是其中一個部分。需要練身體到什麼程度真的很因人而異。
2. 想要在短短的人生中學習領略合一的智慧,身體與心智能好好健康的陪伴我久一點會很棒,老了不用臥床跟包尿布更是我的終極目標,而這條路上我的獲得不分享給需要的人真的很痛苦 😅。
3. 人體為多個錯綜複雜的系統在運作且不斷內外交互影響,解剖學可以幫助自己與學生了解看不見的肉體內部在練習中可能正在發生什麼、如何避免潛在傷害、如何較有效率的練習、理解接納肉體的極限、還有學會尊重個體差異,不過若想更全面完整的學習與了解人體,除了解剖相關學科,大腦神經科學、內分泌學、生理學、生物力學、肌動學、量子力學、靈性與能量、心理學與情緒、等等許多其他的學科都不能偏廢,簡單的說,學不完啊!解剖只是其中一個部分,而其應用在每一個不同瑜伽派別的方式也很不同。
4. 活出每個人心目中最喜歡也最自在的自己。
5. 至於多少才夠,我想引用「大學」中的一段話:
“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希望以上有幫助大家用不同的面向來思考這個問題💕
#beyourowngoddess #betheinspiration 🦋
#bethecgangeyouwant #livethelifeyouwant
#rockityourway #soulspeak #soul #freespirit